聚焦高阶思维 建设未来学校
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着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同时也促使着人类思维不断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而决定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变化,为了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学校发生相应的变革,而建设未来学校是一条有效路径。为使其发挥最大价值,需要在紧紧围绕未来学校建设理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变革手段进行建设。
未来学校建设理念: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为了应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各国以不同形式纷纷提出了相关计划。2011年,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联盟提出了《21世纪技能》,其主要思想是:21世纪的学校需要整合3个“R”(即核心课程)和4个“C”,即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创造与创新。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提出了六大素养并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问题解决、自我管理等。由此可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均将高阶思维认知能力列为未来人才的必备技能。因此,未来学校的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认知能力为目标与基本理念,以为未来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未来学校建设抓手:
进行多方位变革
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具有高阶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在建设未来学校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变革。要注重个性化、信息化,打破现有班级授课制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且家长、教师、校长、社会同时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具体而言,包含四大层面的变革:学生层面的变革、家长层面的变革、学校层面的变革和社会层面的变革。
学生层面的变革
学生层面的变革是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变革,无论哪种变革方式最终都应该服务于学生层面的变革。学生层面的变革主要包含课程变革、课堂变革、教学变革和评价变革。
课程变革是指在未来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师专业水平等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标准、资源和进程等课程体系进行全新的设计、规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实施方式进行变革,并对课程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用于课程体系的及时调整。
课堂变革是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能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具体指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和数据技术进入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连接海量学习资源、权威人士、学习伙伴、真实生活情景等,可以与他人进行多种互动,并可以以多种工具与媒体进行学习与创造,同时学生的个人各种发展数据可以被随时随地记录。
教学变革指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既要包括现代课堂所用的讲授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还应包括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研讨型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虚实结合—远程协同模式等。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导、自主、主动、探究、互动等理念,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评价变革指的是在未来学校教育目标指引下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的各个要素进行变革,从而建立能够适应未来学校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包含评价主体从教师到学生、家长、第三方的变革,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即时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的变革,评价标准从知识与技能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变革,评价的结果从单一的分数到多方面多维度的变革。
家长层面的变革
家长层面的变革主要是指家校联动育人模式的建立与变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学校本身教育的力量,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有效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家校双方共同努力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更好地掌握知识、适应社会。
学校层面的变革
学校层面的变革重点关注育人理念、领导力及团队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校管理与服务的变革。育人理念是未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未来时代是个体创新、知识创新的时代,因此未来学校的育人理念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领导力和团队建设是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舵手,是未来学校的价值引领、信念趋动,领导者需具备先进的理念水平和远见,团队需具有较强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未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环境在变、要求在变,教师的能力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学校管理和服务维持着整个未来学校生态环境,应呼应“面向未来的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教育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其他职工及社区等)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
社会层面的变革
社会层面的变革主要是指学校开放。变革使得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打破了校园围墙的边界,因此在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开放势在必行。学校开放中购买社会服务解决教学业务相关问题会成为一种趋势,学校主动向社区开放,进行社区教育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社区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学校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得到社会的支持。
总之,未来学校的建设不再按照传统的学期或固定的课程来组织学习,而是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组织学习,为学生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安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设以人文本和个性化设计的课堂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家长、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进行双向交流。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未来学校的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学习空间,而是通过网络连接学生和未来生活的空间。未来学校是终身的、全面的、按需获得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认知能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未来学校的建设还在路上,培养具备高阶认知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更多地探索。(作者单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